鸿门宴是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太史公写的一篇文章。讲的是刘邦和项羽在咸阳郊外鸿门举行的宴会。这场宴会以刘邦高估自己能力,做错事得罪项羽,故事核心是刘邦能否化险为夷,项羽是否会发动攻击。
现在,来看一下,历史上留下最著名的饭局,也是刘邦吃的最难、最危险地饭局。
来看一下参加这次饭局名单,以及扮演角色。
主角:项羽(打压刘邦)和刘邦(道歉)。
配角:张良(见招拆招,保护刘邦)、范增(杀刘邦)、项庄(听范增指挥,杀刘邦)、项伯(用身体化解干戈)、樊哙(救刘邦)。
隐形主角:楚怀王。
观众:诸侯(看你们打)。
这种宴会,刘邦曾参加一次。秦二世二年六月,项梁消灭景驹,在薛号召楚地将领反秦,确定首领地位。
刘邦运气不好,刚投靠景驹。所以,他的处境很尴尬。幸运地是项梁懂得大局,善待刘邦。刘邦有惊无险,还借兵五千。
现在,刘邦面对地人,是项羽。
项羽年轻,又名声大噪,尤其是俘虏王离,劝降章邯,还坑杀二十万秦军。
年轻人做事,只求痛快舒畅。所以,刘邦要做好准备,应对突发状况。
刘邦敢去,说明了一点:他有把握回来。
去之前,刘邦要部署一切。也要做好最坏打算,回不来。
刘邦去了,为了表明诚意,带了百余骑。其中有几个人名单被记录了下来:张良、夏侯婴、樊哙、靳强、纪信。
那么,刘邦还有很多部将,如曹参、周勃、郦食其、灌婴、傅宽、靳歙以及梅鋗、戚鳃等人。这些人没去,总不能没任务吧!
他们的任务应该是应对突发情况,来接应。
刘邦去见项羽目的很明确:消除误会。
所以,刘邦见到项羽,第一句话很关键。
刘邦身为宽厚长者,主动放低姿态,先道歉。
然后,打出感情牌,说出当年一起反秦革命友谊,又不动声色表明,自己没想到能入关。
刘邦这句话,另外一层意思是说:按照楚怀王约定,我就是关中王。
刘邦为了试探出谁出卖了他,悄无声息说有小人,破坏他们之间地感情。
刘邦声色俱厉,表情十分丰富到位,语调也控制得不错。接下来,看项羽地表现。
项羽之所以打刘邦,是因为三件事:关闭函谷关、曹无伤挑火、范增谏言。
项羽见刘邦主动道歉,说话谦恭,没有半点招人讨厌。项羽自尊心得到照顾,抛出了一个人:曹无伤。
刘邦知道了小人是谁,也从这件事,判断出项羽对他怒气尽消。同时,刘邦在心中记住了出卖他的人。
项羽请刘邦喝酒,刘邦不能拒绝。
参加酒局,有五个人。
项羽、项伯、刘邦、范增、张良。
第一个意外情况发生了:座位顺序。
项羽、项伯东向坐,范增南向坐,刘邦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古人是讲究座位顺序,你坐了我的位置就不行。项羽坐位最尊贵,范增是第二,刘邦是第三,张良因为项伯的原因也能陪坐。
按理说,刘邦是客,位置应该坐在做尊贵。结果,他的座位还比不过范增。按照安排坐位的人情节设定,刘邦应该会很生气。进而,给他们讨伐刘邦找到借口。
刘邦心里明白,所以,没有任何反应,安然入坐。
范增杀刘邦坚决,举杯三次示意项羽。项羽心情好,不想杀刘邦,故意看不见。
刘邦与项羽其乐融融,两人开始喝酒,谈起合作反秦那些事。
范增坐不住,喊了一个人进来。这个人,他就是项庄。进而,诞生了一个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项伯是明白人,也主动舞剑,用身体保护刘邦。
现场气氛,一下变了,充满死亡气息。项羽看见部将精彩表演,击掌称快。刘邦提心吊胆,但表情要过得去,也要送出掌声。
张良见情势危急,剧情这样发展下去,刘邦会送命。于是,趁着没有人注意他,转身出去,喊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樊哙。
樊哙带剑拥盾,撞到持戢令,冲了进去,还有丰富的面部神情:披帷西乡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项羽做了一个动作,按剑而跽:你是何人。
张良出来说话:参乘。
项羽听过这个屠户名字,是刘邦西进伐秦,最重要部将,喊了一声:壮士,赐酒。
接下来开始了樊哙个人表演。
项羽赐酒,樊哙痛快喝下。
项羽赐彘肩,被手下人动了手脚,给了一个生的。樊哙没有大闹,说这东西怎么吃。反而,做出了一个举动,把彘肩放在盾牌上,拔出剑来坎,故意整出很大动静。
表面上,樊哙什么都没有,却间接表达了一个意思:你给我一个生的,不是为难我。反而,是让项羽丢脸。
项羽敬佩这样地人,问:能喝酒不!
樊哙先说了一句,死都不怕,岂怕喝酒。
这句话,表明了一个观点:我敢来,就不怕死。项羽,我不怕你。
随后,樊哙又说了一句话,天下人为什么反秦: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然后,又拿出一条法律效应:楚怀王之约。
又点名刘邦先破咸阳。同时,这句话表明,刘邦按照约定,就应该是关中王。
跟着,樊哙说了刘邦入咸阳做的那些事:封闭武库,还军霸上,是为了等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