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子还是要主动一点哦!”
可可昨天的话还依然浮现在徐立康的心头。
徐力康心里有些悸动,可是却觉得这样似乎对可可不公平,他心里的一个地方永远有个位置是属于刘琳的。
这是绝对的,虽然现在还没有刘琳的音信,但是她应该就在京大,他不想太冒失的接近,免得别人以为自己有所图谋似的。
“刘教授:
您的文章已经接收,文章将于周五首先上传,下周邮寄月刊。
请于明日将版面费交于银行XX。”
作为作者之一的徐立康同样第一时间收到了邮件,版面费只得让刘sir出了,他现在身上还有人才引进的配套经费,足够。
投稿还不出两天,就已经得到了回复,算是极快的速度了,回想起之前的博士生涯,费劲了5年时间收集数据,单单是投稿就用了1年的时间,遗憾的是那篇文章只发表了一篇SCI二区,唯一让他心安的是他的数据真实可重复,毕业后得到了不少引用。
2008年的科学媒体还非常少,但是文章接收的消息还是得到了学校官网的报道。
快讯!《药学学报》刊登我校刘群英团队的综述文章,文章概述了国产新药的研发前景,这将会是中国新药的最大前景,值得注意的是,文章作者还有一位是我校的大一新生,祝贺!
“刘群英教授吗,您好,请问您有时间接受校园电视台的采访吗?我们很想了解您的科研方向。”
“这样啊,这倒是没问题,可以到我实验室来。”
“太好了,刘教授,另外还想采访一下这个叫做徐立康的同学,让他给你做个陪衬。”
“哈哈,他可不是简单的陪衬,没问题,下午我们都在!”
“那就这么说定了,下午见!”
刘群英看着药学学报杂志社寄来的纸质版,有些感慨,虽然这并不能用来评职称,毕业后还未发表文章,倒是先写起了综述,很不错的是他真的发现了一个喜爱科学的年轻人。
看来有必要把方向转到这上头来,开发新药吧!
不过现在的经费是比较少的,恐怕难以支撑大型仪器,还是要联系化学系的老师,让小徐到化学系拿数据。
“刘sir,找我?”
“徐立康,好消息啊,校园电视台要过来采访,就下午,要不要准备准备,这是散发魅力个好机会,我倒是听说是中文系的美女记者来采访,好像姓刘呢。”
“咱还准备啥,必然不会问我们关于BTK项目的问题,倒是刘sir你得注意了,估计好多人要来打听你的家庭背景,争着给你介绍对象了。”
“有那么离谱?”
“到时候就知道了,想想怎么回答,哈哈。”
中午饭后就有学生会的干事过来布置摄像仪器,他们倒是对刘群英这里的设备充满了好奇心,拍拍这里,看看那里,生命科学对于很多人是神秘的。
不一会儿来了一位背着小书包的女生,她与众不同,自信满满,这是她第一次担任主持人进行访问。
拨弄着头发,看着手里准备的稿件,一边为自己补妆,她的肤色本就是白色,无论怎么样都足够漂亮。
“刘老师,作为青年学者,您是如何选定自己的方向呢,据我所知,这是个深海,连很多国内的上市公司也不敢碰?”
“是的,我想作为本土科学家,我们一直有热情为中国抗癌药实现零的突破去努力,我长年研究药物靶点,对于细胞上的药物作用有着不错的经验,如果我们在一些方面大胆尝试,是能够有所突破的。”
“那您是否觉得这个方向过于远大,请原谅我的直率,毕竟您作为年轻学者,经费、经验和顶尖的科学家还是有些差距。”
“这个问题说的很好,首先,我们的团队非常有自信,另外我也相信京州大学在学科方面的实力,科学家之间的差距并不仅仅是经费、经验,而对于科研方向的判断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相信且自信能够在这个领域内走出国产之路。”
“谢谢,刘教授,大家对于您的业余生活都很关心,除了科学之外您还有其他的爱好?”
“应该讲科学就是我的爱好,除此之外,我还会跑跑步,偶尔会参加马拉松。”
“听说您现在还单身?刘教授”
“这个是不准确的,我爱人还在读书,不过不在京州,在首都,应该也快要回来了。”
“是这样啊,刘教授,谢谢您接受采访,祝您工作顺利!”
采访的对话很精彩,这个主持人的提问也很“尖锐”,一般来说,青年人不敢对于一个老师提问的时候,说话直白的表达。
而她倒是很得心应手。
徐立康心里也很满意,刘sir到底是水平在那,看来之前的谈话就是之后,他也做了很多准备,看来这个项目有谱了。
“感谢刘教授,我们接下来采访一位青年同学。”
徐立康来到摄像机跟前,坐在主持人旁边,目光投射到她的脸上。
平静如水的湖面泛起了第一丝涟漪!
刘琳!
这不是前世的爱人吗?之前听她谈起过,在大学的时候曾经是校园电视台的主持人!
难倒第一次采访就是这里吗?
因是被这种不太礼貌的目光盯着看了许久,刘琳清了清嗓子。
“徐立康同学,准备好了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