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年富提出来的三条质疑,换做常人肯定是挫败焦虑,沈忆宸的脸上却流露出一抹笑容。
原因其实很简单,沈忆宸拥有着历史上帝视角,自然明白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失败根源在哪里。年富能在短短时间里面就察觉出问题并且提出来,这就意味着他真正从根本上理解了一条鞭法的优劣利弊。
很多时候改革不怕发现问题,就怕连主导着都不明白问题所在,那才是稀里糊涂的进行下去注定失败。
由此可见自己当初听从成国公建议,把年富从边关调任到户部是个明智选择,他可能不如金濂那般有理财天赋,却足以称得上合格二字。
“大宗伯,你提出的这三点问题,归根结底是不敢触动士绅阶层,充斥着各种妥协观念。”
“但如果把改革的真正目标,对准整个士绅阶层呢?”
说到这里,沈忆宸把之前在马车里面,与胡濙诉说过的士绅一体当差纳粮再复述了一遍。
同时沈忆宸还加上了一条,那就是采取阶梯税制,清丈田亩出来结果后,按照名下田亩的数量来进行征税,田产越多税额越高,田产少者准许部分优免。
这样就能从根本上杜绝土地兼并,扭转数千年下来华夏士大夫基层,一直喜欢置办田产的弊端!
听完沈忆宸的复述,年富整个人都惊呆站在原地,脸上表情写满了不可置信。
这哪是什么改革变法,简直就是要了士大夫阶层的命,他已经可以想象这些改革条例颁布下去,会在整个天下引发怎样的轩然大波,说不定还会造成沈忆宸千夫所指的场景。
没有谁可以挑战整个天下士绅,哪怕现在沈忆宸看似大权独揽,历史上改革者大多命运悲惨,更别说这种颠覆性的变法。
“沈宫保,你有匡扶社稷之心,却无权掌天下之力,三思而后行啊!”
年富第一时间选择劝说沈忆宸,他知道对方是一个忧国忧民的好官,这些政策要是实行下来,大明中兴盛世不在话下,说不定能开创出来一个空前绝后的王朝。
但这些措施就目前看来,与空中阁楼没多大区别,缺少了整个下层的支撑。把目标定的越高,到时候就会崩塌的越快,年富看不到有任何成功的可能性,沈忆宸必然会成为朝堂的孤家寡人!
面对年富的劝说,沈忆宸脸上流露出来一抹苦笑,然后摇了摇头道:“大司徒,你说的这些我何尝不知,但如果此事连我都不去做,满朝文武谁还会去做,后世官员又有谁去变革?”
“况且我也没有打算一蹴而就,从清丈土地折算银钱开始,再慢慢的完成士绅一体当差纳粮,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一步步蚕食士大夫阶层的根底,直至他们再无联合反抗能力。”
“可能第一步清丈土地就走不下去。”
年富依旧持有悲观态度,他不想提前看到沈忆宸改革失败的场景。
“呵,文人风骨者有之,软骨头的却更多,大司徒你太高看士大夫了。”
沈忆宸满脸的嘲讽,自古肉食者鄙,士大夫阶层身为既得利者,只要还有妥协绥靖的空间,他们就没有光脚豁出去的勇气。
“可是……”
年富还想要继续劝说,却被沈忆宸打断道:“漠北天圣汗也先利用阿剌知院反叛,来了一场不破不立,如今已经彻底的整合了蒙古诸部,完成了万户改革。”
“大明跟蒙古之间注定有一场国运之战,如果我们落后于鞑虏改革,那么明日就会再现兵临京师城下,反之则是大明铁骑风狼,饮马瀚海!”
“所以没有可是,我们必须改革变法,整合力量赢下这一场国运之战。”
沈忆宸态度坚决无比,从蒙古汗国发生内乱那一刻起,他就增派了锦衣卫跟夜不收,时时刻刻净盯着鞑虏内部变动,用最快速度传递军情回京。
只能说也先不愧是草原百年不世出的枭雄,他提前做到了后世蒙古小王子的万户改革,用亲领跟两个儿子代为统率的方式,牢牢控制住了东西蒙古的全部六个万户。
这就意味着改变了成吉思汗以来可汗同姓台吉和异姓领主并立制度,结束了蒙古百年来异姓权臣专政、内讧和封建割据局面,从此草原上再无“异姓王”领主,全部沦为了大汗跟诸子的僚属。
另外也先还汲取了阿剌知院的教训,干脆血明国罢黜太师、丞相等等职位,从法理上废除了他们“宰执天下”的权力,像内阁首辅一样沦为皇帝的私人秘书,本质上还是依附于皇权形式。
只不过放在草原上,变成为了依附“汗权”。
如果也先沉溺于声色犬马,沈忆宸估计还不会如此急切,他从万户制度改革中,感受到了那个曾经“太师也先”的归来,这才是自己跟大明最为强大的敌人。
但凡国力出现此消彼长,对方一定会再度马踏中原!
听到沈忆宸这番话,年富没有再继续阻止劝说下去,而是犹豫许久后才回道:“想要成事就必须获得大批地方官员的支持,否则面对天下士绅的反对,政令出不了京师甚至紫禁城。”
“沈宫保,本官期望你能成功,为天下万民造福。”
年富有过被石亨排挤打击的经历,他这些年哪怕跟沈忆宸交好,并且对方有过知遇之恩,却始终没有旗帜鲜明的加入“沈党”,就在于不愿意朝廷出现党派攻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