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榜写作榜手机小说

最近更新新书入库全部小说

若初文学网 >> 我要做门阀 >> 第172章 乡校(1)

第172章 乡校(1)

众人重新上路,很快就进入了枌榆社境内的第一个亭——阳里。

在沛郡丰县,阳里是真正的帝乡。

大汉高皇帝的出生地。

而在新丰枌榆社的阳里,则是高帝当年安置他的山东老兄弟们选择的第一个地点。

一入阳里,情况就大为不同了。

与村外田野中,那些衣衫褴褛,辛苦劳作的奴婢不一样。

整个阳里和谐而安宁。

道路干净整洁,村中百姓的民居,整齐有序。

村中有着宽广的大道,连通内外。

远远的还能听到有稚嫩的朗朗读书声传来。

“仓颉作书,以教后嗣,幼子承教,谨慎敬戒……”

“是在背诵《仓颉篇》……”张越听了笑道:“殿下,我等不妨过去看看……”

刘进也特别有兴趣,闻言点点头,道:“看来阳里的小学教育做的很好啊!”

脸上也多了许多笑容。

汉室对于地方乡村教育特别重视!

尤其是当今天子,多次下诏,要求地方乡绅加强对百姓的启蒙教育。

而汉代普遍设置在基层的三老,其主要职责也是教育本乡本亭的蒙童。

汉代大部分的寒门士子,都是通过这种乡学完成的基础教育积累。

譬如原主,六岁的时候就被送到了长水乡的小学进行启蒙教育。

只是……

汉代的小学,与后世的小学是完全不同的。

汉代的小学,又称乡学。

并非全年制的学校,而是具有时令性。

一般冬天开始授学,到春耕即止。

所以,东方朔曾说:臣朔少失父母,长养于兄嫂,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

这句自白,向后人揭露了汉代启蒙教育的一些端倪。

但真正让后人得以窥探汉代基层小学教育真貌的,还是东汉初年成书的《四月时令》。

在这本书里,详细的介绍了两汉之间乡村基础教育的现实。

而以张越从原主得到的记忆来看,此时的乡学,每年分为两个阶段授学。

第一个阶段就是冬天,农闲之时,六岁到十四岁的孩子,都可以去乡学学习识字和基础计数。

识字启蒙用《仓颉篇》,计数则以《算术书》作为教本。

谁都可以去听讲,谁都可以去学。

只是,要自带干粮。

第二个阶段则是十二三岁到十四五岁的成童们接受的基本教育。

教授他们《尚书》《孝经》以及《诗经》《春秋》的一些基础内容。

一般情况下,很少有平民子弟有这个上进心,知道要去乡学接受教育。

即便那个孩子愿意,家长也不一定同意。

因为每一个劳动力,都是宝贵的。

况且,乡学教育,只是提供基础教育,进行扫盲运动。

哪怕学的再厉害,也需要进一步的学习,才有可能出人头地。

但,普通百姓哪里有这个资本?

所以,一般情况下,得利的都是地主士绅阶级。

以原主的记忆来看,最开始原主去乡学进学时,有小伙伴几十个。

但能坚持到成童阶段,依然去听讲的,就只剩下聊聊几个了。

不过,这种基础的教育和启蒙教育的作用非常大!

汉家的许多名臣,都是在乡学完成了基本教育的。

朱买臣,一个穷的连土地都没有的穷光蛋,能够识字读书,靠的就是乡学教育。

公孙弘也是如此——他年轻的时候,穷的只能靠给人放猪维生,但,就是这样贫穷家庭的孩子,却依然得到了教育的机会。

还有大名鼎鼎的长平烈候卫青,一个平阳侯家的骑奴,地位低下的家生子,最终成长为帝国的战神。

其幼年肯定接受了启蒙教育。

不然,一个不识字的大将?

这不是可笑吗?

而张汤更是明史记载,是通过乡学教育启蒙的。

不过,在一般的地方乡亭,乡学教育,连冬日的基本教学,也是时有时无。

负责乡学的三老,常常在冬日困倦,几天都不去教授的大有人在。

但在这阳里,在这盛夏季节,乡学却依然在教育。

这就让张越和刘进,都对阳里的三老,特别钦佩了。

…………………………

一行人浩浩荡荡的走向阳里的乡校,自然也引起了阳里百姓的注意。

许多年轻人,走出屋舍,面带警惕的看着张越等人。

张越注意到,这些人全部都是一身劲装,显然都是练家子。

而且,在这阳里,几乎家家都有马厩,养着马匹。

许多庭院内,都有着箭靶和演武的场所。

看来,这阳里恐怕是一个军功贵族的聚集之地。

等到了乡校附近,张越就更加确信这一点了。

因为,在乡校的门口,赫然圈着几十匹小马驹和一些羊。

很显然,这些马驹和羊,是乡校的蒙童们骑来的。

这是汉室北方军功贵族家庭子弟们必备的。

是从匈奴人那里学来的。

匈奴人四五岁连跑路都不会,就开始骑羊、,到了十二三岁就开始骑马驹,十五六岁就弓马娴熟。

所以过去,匈奴骑兵远胜汉骑。

后来,汉军就从匈奴人哪里学来了这一招,于是,瞬间完成了对匈奴的碾压!

特别是建元一代,将匈奴人打的屁滚尿流!

几个身着甲胄的武士,就站在乡校门口警备。

见到张越一行,就走上前来,大声说道:“来者止步,此地,乡校也!乡校国家重地,社稷之要,不可喧哗,不得声张,如有违者,法不容也!”

看他们的模样,神色从容,动作令行禁止,根本就是现役的汉军士兵!

张越等人连忙停住脚步。

刘进也下马,表示对乡校的尊重。

在汉代,尊重乡校,是每一个士大夫贵族的本能。

甚至连君王,在一座乡校面前,也要下车致敬!

而乡校授业的三老,更是享有各种特权。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乡校的三老,甚至可以议论和讨论那些连三公九卿也不敢触碰的禁忌话题。

譬如先帝时,有三老上书,为晁错鸣冤,先帝闻书落泪说:吾岂非不知?

历史上,巫蛊之祸后,第一个上书为太子据平反的,也是一个来自叫壶关的地方的三老。

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汉人崇拜和敬重子产先生。

子产不毁乡校,汉人于是对乡校更加尊崇。

喜欢我要做门阀请大家收藏:(www.ruochuwx.com)我要做门阀若初文学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我要做门阀最新章节 - 我要做门阀全文阅读 - 我要做门阀txt下载 - 要离刺荆轲的全部小说 - 我要做门阀 若初文学网

猜你喜欢: 大唐一品大唐奴牙郎开局在大唐迎娶长乐小生真不是书呆子我在大唐种土豆隋末扬旌东游西回大唐第一逆子大明太子崛起元霸神座穿越时空之抗日特种兵大明镇海王元宇宙,我的战争游戏我在大宋贩卖焦虑新大明帝国时空倒爷的民国奋斗大明,盛世从太子监国开始战国之秦国太傅三国之最强皇帝回到三国战五胡疯狂大地主红楼之平凡的人大宋第一废柴神童北宋小厨师远东1628我是汉灵帝
完本推荐: 盛唐崛起全文阅读修仙就是这样子的全文阅读斗罗:我在主角团里当老六全文阅读见南山全文阅读长生武道:从五禽养生拳开始全文阅读武神血脉全文阅读玄浑道章全文阅读满级大佬穿成农家女全文阅读我的绝色美女房客全文阅读大佬不断作死后成了白月光全文阅读我全家人设都崩了全文阅读都市最强修真学生全文阅读修真四万年全文阅读宁小闲御神录全文阅读带着游戏面板穿越四合院全文阅读炎武战神全文阅读大虞执刑官,开局拷问妖女未婚妻全文阅读最强反套路系统全文阅读斗罗之镇世斗罗全文阅读七界武神全文阅读
最近更新: 她迷人又危险[快穿]重生之财源滚滚论皇后的养成在漫威当超级英雄的那些年我努力进监狱的那些年电影世界大红包嫡女之随身空间红灯停,绿灯行圈套白色口哨绝代战魂全能金属职业者万界疯人院快穿:报告宿主,您已被攻略!珠联璧合邪神传说我的意中人是个盖世甜狼美漫里的变形金刚B型I系(家教KHR同人)鬼魅的茉莉花网王柯南之无题当我有儿子[娱乐圈]最强战兵春风二十年贵妃起来上课!玛丽在隔壁佛系地球人打脸日常[星际]重生之铜雀春深都市小医圣穿越之仙缘

我要做门阀最新章节手机版 - 我要做门阀全文阅读手机版 - 我要做门阀txt下载手机版 - 要离刺荆轲的全部小说 - 我要做门阀 若初文学网移动版 - 若初文学网手机站